【边地疑城第四十。】
...末后这是问到弥勒菩萨,西方极乐世界还有部分是属於胎生的,问他有没有见到这些事情。弥勒菩萨答应了,他见到了。而且对於这一部分的人在西方极乐世界那个生活的状况,可以说也描绘得相当清楚。他说这些人就像我们世间「夜摩天人」一样,那么样的自在、那么样的快乐。除这个之外,他所看到的有莲花化生的,这个莲花化生就是九品往生的。所以他提出一个问题,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有九品往生的、还有所谓胎生的?其实西方世界决定没有胎生,这一点我们要晓得。那为什么说胎生?是他们这些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有障碍,换句话说,有苦。这个四种「生」:胎、卵、湿、化。西方世界里全是化生。以胎生最苦,所以他们在这里受苦比喻作胎生。
他受的什么苦?第一个是不见佛,不像九品往生的人,生到西方世界就见到阿弥陀佛,就见到观音、势至,他见不到。不能见佛当然就不能闻法。第二种苦,不能闻法。第三种苦,不得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。第四种苦,不能随意离开极乐世界到他方世界去供佛闻法,他们没有这个能力。因为这四种苦,所以叫他做胎生,实际上他也是莲花化生。
【佛告慈氏。若有众生。以疑惑心修诸功德。愿生彼国。不了佛智。不思议智。不可称智。大乘广智。无等无伦。最上胜智。於此诸智。疑惑不信。犹信罪福。修习善本。愿生其国。】
大致上堕在这个『边地』。实际上,这个「边地」不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边缘地区,不是的。只要有这个障碍,即使生在阿弥陀佛七宝莲池里面,也叫做「边地」。那么这个障碍不是佛给他的,是他自己找来的,还是自己的因,自己结果。当然佛力也加持,佛力加持,他自己的疑根不断,佛在这一方面加不上,力量加不上,他本身有抗拒的力量,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。总而言之,他是『以疑惑心修诸功德,愿生彼国』,这一句是总说。
对西方极乐世界怀疑,为什么还会往生?他这个怀疑不是完全怀疑,是半信半疑,「听说西方世界这么好,这么多人往生去了,我也试试看,那真能往生更好,不能往生就算了」。这一种心态,这个就是「边地疑城」一类的人。所以他也真干,他不是不干。他是抱这么一个心态来念佛,他也念到能伏烦恼,能伏烦恼就能往生,还算不错了,还是很难得。生到西方世界所耽误的时间并不算很长,这个经上给我们讲五百岁不能见佛闻法。五百岁是个限度,换句话说,只比这个短,没有比这个长。五百岁是从哪里算起?不是西方极乐世界,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前面讲过,它里头没有年月日时,所以这个五百岁,《观经》里面讲的这个时劫的长短,都是以我们这个世界算的。我们这个世界五百岁,在西方极乐世界实在讲是非常短暂的一个时间。换句话说,他到那里去之后,经过一段时期他就觉悟了,他这个疑惑完全没有了,那么他就能恢复正常。
所以这是把所有一切疑惑分为两大类。这个第一大类是不相信佛的智慧是圆满的。这个底下就说了,『不了佛智,不思议智』,我们刚才念的这是第一类的,对於佛的智慧有怀疑。实在说,佛在经上给我们说明诸佛如来具足究竟圆满的智慧,但是佛说得很明白了,真正能接受的人实在讲太少太少。我们大多数人能够承认佛的智慧比人高,比我们一般人高,我们一般人没有能力讲出那么多经典、讲出那么多道理,所以承认佛的智慧是非常了不起,没有一个人不佩服。但是说他是究竟圆满,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,就有不少人摇头了,就怀疑了,「这个话可能是对佛的赞叹,不是真实的」,抱这样态度的人很多很多。甚至於出家学佛修行一辈子,他也不相信佛的智慧是圆满的,是全知全能的。所以常常说法的时候还跟人说「佛也有不能,佛也有不知」,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。那么他这样人如果念佛往生,那这都生到「边地」。
我们必须要晓得这不是佛的惩罚,不相信佛的智慧是究竟圆满,与佛不相干。关系在哪里?是不相信自己自性本能是究竟圆满的,这个问题严重。佛跟我们众生的差别在哪里?没有差别,佛跟众生完全相同,这是要知道的。佛是自性能力完全恢复了,我们的自性能力是因妄想、执著把它障碍住了,不能现前。如果我们把妄想、执著离开了,我们自性本能就完全恢复,跟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。换句话说,不相信佛的智慧、德能就是否定自性智慧、德能,他的问题在这个地方。所以与佛有什么相干?不相干。
你这个一念疑情对自己造成重大的障碍。所以这个「疑」是烦恼障,根本烦恼里面「贪瞋痴慢疑」,那个「疑」是什么?实在讲就是怀疑自己自性没有那么大的能力、没有那么大的智慧,也没有那么大的功德,是不相信自己。所以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。所以他「不了佛智」。佛不过是修证到圆满而已,我们今天修证的功夫不够。
下面给我们举出「不思议智」,这个「不思议智」要用现代的话来讲,就是他的能力,佛的能力是不可思议的。换句话说,世出世间一切事物他没有一样不会,真是现在人所讲的多才多艺。双手万能,什么都会做,而且都做得非常非常的美妙,那么这个就是「成所作智」,「成」是成就,「作」就是所作所为,「成所作智」。
『不可称智』,「称」是称说。实在讲「不思议」、「不可称说」,意思都相彷佛,说不出的,没有法子称说的,这个就是唯识经论里面所讲的「妙观察智」。我们讲佛的慧眼,我们凡夫看人看事看物常常看错,佛有能力看得清楚、看得真切,一点错误都没有,能够看到过去,能够看到未来,能够看到十方世界,没有看错的,这个叫「不可称智」。
下面一种叫『大乘广智』,这一句就是唯识经论里面所讲的「平等性智」,唯有「平等」,就广大无边。我们今天心胸都很窄小,为什么心胸窄小?有分别、有执著、不平等,心量就小。佛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所以他的心是清净的,他的心是平等的。智慧是哪里来的?智慧是心的起用。清净平等心,这个心量广大无边,所以它起的作用叫「大乘广智」。广到什么地步?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性,就是一个真心。这一个清净平等的真心起作用了,所以尽虚空遍法界哪有一样不知道的!你要问他为什么会知道?「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」,他怎么不知道!不知道就是迷失了自性,你才会不知道,所以不知道是不正常的现象,尽虚空遍法界一切都知道,这是正常的现象。要依六祖大师的话来说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这个「万法」是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一切诸佛刹土的依正庄严,这个「万法」是指这个。既然是自性所生的,这个「生」就是显现、变现出来的,那自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!所以知道是正常,不知道是不正常,不知道叫「迷」,知道叫「悟」。
佛法对我们的教学没有别的,恢复自性而已,所以佛没有东西教人。佛给我们讲的话是句句真实,佛哪有法教人?等到你的智慧德能完全恢复了,那是你本有的,你不是从外面新得来的。本来没有,现在有了,那叫你真正得来的。你所有的,还是你原先本有的,没有一样东西是新得来的。所以大乘经上常说「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」。
《心经》大家常常念的,常常读到的,《心经》在末后讲「无智亦无得」,「智」是什么?就是此地讲的这五种智。这个五种智是究竟圆满的智慧,怎么说「无智」?这是你本有的,不是你新得的。这个「无智」就是没有一样新得的智;「无得」,没有一样新的你所得,没有。你所知、你所得,全是你自性的本能,你自性本来具足的。这个叫「大乘广智」。所以「广智」就是「平等性智」。
末后,『无等』,「等」是等於,没有跟这个相等的。『无伦』,「伦」是同类的,没有与这个同类的。『最上胜智』,这是什么?这就是唯识里面讲的「大圆镜智」。「大圆镜智」是真如本性的本体,前面讲的「不思议智、不可称智、大乘广智」是它的作用,这个是它的本体,实在讲就是我们常讲的真如本性,也就是自己的真心。自己的真心,自己的本性,它有一个另外的名字,在此地叫做「无等无伦,最上胜智」。
佛这个智德都显现了,为什么?他障碍没有了,他这个迷惑都淘汰尽了,没有一丝毫障碍了,所以他的自性,体、相、作用统统都恢复了。而我们呢?真心自性在哪里还不晓得,还搞不清楚,听到佛给我们讲的,还在半信半疑,还在处处都打问号,那么几时我们才能够恢复自性?所以我们必须要晓得,佛在经里面说如来的分上,就是说到我们自己本性的分上。
『於此诸智』,这个上面讲了五种智,那个总的是「佛智」。『疑惑不信』,对这个不能接受。但是对於佛所讲的这个善恶因果,他能接受,所以『犹信罪福,修习善本』,也就是佛讲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,念佛得生净土,这个他相信,他还可以接受。这个「修习善本」就是本经里面所说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这个他还能做到,他以一个真诚的心来念佛,来求生净土。
「修习」这两个字是关键的字眼。「修」是修正,修正,那就是断恶修善。恶里面范围包括非常的广泛,三恶道是恶,三恶道跟三善道比较起来,三恶道是恶,三善道是善;三善道要跟西方极乐世界相比,三善道是恶,为什么?不能出三界,西方净土是善。你才晓得修行这个断恶修善,我们要断娑婆三界六道,要修西方四种净土,这叫「修」。不是这样修法,他怎么能往生?生在「边地」也是往生,生在「边地」也非常难能可贵,不能轻视他,他真的超越三界了,永远不再轮回了,也是一生圆满成佛。
「习」是日常过日子,生活。换句话说,这个真正修净土的人,我们要过净土的日子,要把我们这个生活改变,我们不能过娑婆世界这一般人的日子,我们要过净土的日子。「习」是实习,就是生活。西方世界人的生活跟娑婆世界人的生活,差别在哪里?这个不能不知道。西方世界的人心清净,娑婆世界的人心染污,那么我们就知道应该怎么样修学了。我们虽然现在身在娑婆世界,必须对娑婆世界一尘不染,那我们过的日子就与西方世界就相应了,这个气氛就差不多了。衣食住行,知足常乐,随缘而不攀缘,现前就得大自在,清净心就现前。所谓「心净则土净」,这一句佛号念得才管用,所以才相应。这个相应,与心相应,与行相应,与生活相应。『愿生其国』,自己有个强烈的愿望,希望来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。这个是一类生「边地」的人。可见得我们要想生「边地」,恐怕还靠不住。
那么佛这一段经文,实在上说,教我们对於佛智、对於自己都不要怀疑。对於自己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缘不怀疑,对於佛智、自性本能不怀疑,这个样子往生是九品往生,比这些人殊胜太多了。所以这一段经文主要的用意是在此地,真正是佛慈悲到了极处。
...【是诸人等。以此因缘。虽生彼国。不能前至无量寿所。道止佛国界边。七宝城中。】
那么这一类人,一个是对佛的智慧怀疑,一个是对於自己善根缺乏坚定的信心,但是他们的好处,念佛功夫没有间断,所以也凭著宿世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缘生到西方世界了。虽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不能够立刻见阿弥陀佛。这『无量寿所』就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场所,他不能参加这个法会,见不到佛。『道止佛国界边』这就是前面所讲的边地。『七宝城中』,「城」是比喻,给诸位说,那边没有城,哪有城?这个「城」表示什么?不自由,把你关在里头,你出不去,是比喻。就跟前面那个「胎生」一样,也是比喻。「胎生」,你不自在,「城」,也是不自由,把你圈到里面去了,是这个意思,不是真的有「七宝城」。
【佛不使尔。身行所作。心自趣向。】
这一句说得好,这是说明了这一桩事不是阿弥陀佛的意思,这个「边地」、「胎生」不是阿弥陀佛造出来的,阿弥陀佛没这个意思。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?『身行所作』,还是你自作自受。平常我们只听说「因果通三世」,这是佛法常讲的,现在在此地我们又发现「因果通凡圣」,到西方极乐世界也离不开因果。我们做什么样的因,将来受什么样的果报,完全是『心自趣向』,与任何人都不相干,与佛菩萨不相干,与天地鬼神更不相干,这个是佛法里面给我们讲的真理。
佛没有欺骗我们,我们求佛菩萨保佑,我们想想佛菩萨能保佑我们吗?不能。如果佛菩萨说「我能保佑你」,那是骗你,哪是真的?谁保佑你?
自己保佑自己。你自己能行善,你所得的果报都是善的,都是吉的;你心行不善,你所得的果报就是不如意的。佛菩萨跟我们讲真话,不骗我们,一切要靠自己的心行。【亦有宝池莲华。】
那么他生在「佛国边界」、「七宝城中」,这是比喻,他还是莲花化生,还是七宝莲花,换句话说,这个居住环境跟九品往生没有两样,这个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加持。换句话说,西方极乐世界物质生活环境是阿弥陀佛提供的,阿弥陀佛提供的是平等的,不会说是你这个疑根还没有断,还有一点疑惑,你的待遇差一点,没有,西方世界真的阿弥陀佛很公平,对他们这个物质生活的提供是完全相同。所以他有『宝池莲华』。
【自然受身。】
『自然受身』就是化生,就不是胎生的了,胎生不可能「自然受身」,这个就是说明他也是化生。
【饮食快乐。如忉利天。】
这个地方是佛说的。前面说他的快乐像「夜摩天」,那是弥勒菩萨说的。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,他的快乐像『忉利天』。换句话说,这个生活的享受不是我们凡人能想像得到的。
【於其城中。不能得出。】
这是他第一种苦。换句话说,他离不开这个环境,不能够自由自在见佛闻法,这是他的第一个苦处。
【所居舍宅在地。不能随意高大。】
他所居住的环境,佛提供的是没错,佛提供的九品往生的人可以随心所欲的变化;他不行。他这个房子在地,不能够升到空中,不能够自由变大变小,这就是他不自在之处了,他苦处了。
【於五百岁。】
这是说明他的时间,这个『五百岁』是我们人间的五百年。
【常不见佛。不闻经法。不见菩萨声闻圣众。】
这就是五百年当中,他见不到三宝,他的苦处就在此地。
【其人智慧不明。】
不见佛,不闻法,不能够参与菩萨大会,这个『智慧』进步就会很慢。一个人进修,所谓是「闭门造车」,进步慢,进度很慢;大众在一起共修,天天研究讨论,那个进步就非常快,这都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。
【知经复少。】
这是跟前面连到的,他不能够听佛讲经,也不能够每一天去供养十方诸佛。这每一天供养十方诸佛一定听佛说法,天天听佛讲经说法,这个智慧进步就非常非常的快速,所以他听经多。到西方极乐世界才真正听经多,同时听到无量无边的法门。
【心不开解。】
这个『开』就是开悟,『解』就是了解、明了的意思。
【意不欢乐。】
这个「心不开解」是「所知障」,『意不欢乐』是「烦恼障」,说明这两种障还相当深厚。
【是故於彼。谓之胎生。】
因为这个缘故,叫他做『胎生』。这个「胎生」是比喻的意思,不是真的胎生。胎生才不自在,所以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在初期他很不自在。那么佛终於把这桩事实跟我们说清楚了、说明了了。
无量寿经 (第五十三集) 1992/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:02-012-0053
【若此众生。识其罪本。深自悔责。求离彼处。往昔世中。过失尽已。然后乃出。】
这就是说明必须要忏悔,要忏罪,他就离开「边地疑城」了,他就入品了。在这个地方佛给我们说得很明白,最长的时间是五百岁,他一定会后悔,不会有更长的时间。还有一些到「边地」,到那个地方一、两天他就后悔了,那就很快,一后悔马上就离开了。像我们《净土圣贤录》里面记载的袁中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他就生在「边地」,但是他悔过非常快,到那个地方去,几乎立刻就知道自己错了,所以他很快就离开「边地」了。这就是给我们证明,你什么时候能离开这个「边地」?你什么时候悔过,什么时候就离开,知道自己疑惑错了。他离开「边地」就跟其他入品的人一样了:
【即得往诣无量寿所。听闻经法。】
只要能悔过,能知道自己错了,这个就是觉悟。所以他在过去这些疑惑、这些障碍,全部都化除了,这个时候他就见到阿弥陀佛,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。
【久久亦当开解欢喜。】
这个要一段时间。那么这一段时间究竟多长?每个人根性不相同,有的人长一点,有的人很短,与自己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缘有关系。
【亦得徧供无数无量诸佛。修诸功德。】
既然见阿弥陀佛了,当然他的智慧、道力、神通、受用,也都跟诸菩萨们一样,每一天一定也参访无量无边诸佛如来,那就『修诸功德』了,这个「功德」是福慧双修。
无量寿经 (第五十四集) 1992/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:02-012-00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