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禅宗的禅法至晚唐五代出现五家宗派,进入了兴盛时期,高度的发展必然造成宗派分歧的情况。其时,南怀让一系就出现有沩仰宗、临济宗两家,青原行思一系分出了曹洞宗、云门宗和法眼宗三家。初祖达摩在传法二祖慧可的偈语中说:吾本来兹土,传法救迷情,一花开五叶,结果自然成。偈中的一花五叶,所指就是六祖慧能的南宗顿教禅法这一枝花,发出了后来的五家之叶。尔后临济宗下又衍生出黄龙派和杨歧派,会同前面的五宗合称五家七宗。各家宗派的门风各有特色,接引学人的手法各自不同,传承自成完备的体系。其中沩仰、法眼二宗在宋元时代相继断绝衰微,临济、曹洞与云门三宗则延续至今。尤以临济宗的杨歧派门庭繁茂,于宋代五祖法演以后几乎囊括了临济宗之全部道场,至今后嗣仍灿若繁星,成为中国汉地佛教的主流。 沩仰宗:中国禅宗五家之一,属南辙大系。创始人为唐代灵佑禅师(771-853)和慧寂禅师(814-890)师徒俩,因灵佑住湖南沩山,慧寂住江西仰山,故称为沩仰宗。本宗禅风为方圆默契,接机多用明似争夺而实则默契之交谈,看似平衍,实则深邃奥密,事理并行。常用96种圆相接引后学。其修行理论认为万物有情,皆具佛性,所谓父慈子孝,上令下从;隔山见烟知是火,隔墙见角知是牛。人若明心见性,即可成佛。在禅宗五家中,沩仰宗兴起最早,衰亡也最早。传承六代以下,史籍不载,湮没无闻。其法脉延续大约一百五十年左右(唐代下半叶至北宋初年)。 临济宗:中国禅宗五家之一,属南辙大系。创始人为唐代义玄禅师(?-867),因为义玄住持河北临济观音禅院,故称临济宗。该宗门风峭峻,四宾主、四料简与四照用为本宗经常使用的传教方法,单刀直入,机锋峻烈,卷舒纵擒,活泼自在。其宗风如铁锤击石,现火光闪闪之机用,似五雷轰顶,震裂心胆,犹若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,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或语言,行棒行喝,呵佛骂祖,剿绝情识,猛烈痛快,照用并行。使学者忽然省悟,为其独具之特色。自古有临济将军,曹洞士民之称。门下枝叶繁茂,至北宋又分出黄龙、杨歧二派,法脉延续直至当代,其嗣法者至今已传承四十六世,是我国禅宗的主流。黄梅四祖寺、五祖寺都是临济宗寺院。中兴四祖寺的本焕老和尚和现任四祖寺方丈的净慧大和尚,都是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,坚光、妙峰、明基、见忍都是第四十五代传人。 曹洞宗:中国禅宗五家之一,属青原大系。创始人为唐代良价禅师(807-869)和本寂禅师(840-901)师徒二人。因良价住江西高安洞山,本寂住江西宜黄曹山,故称曹洞宗。该宗门风不象临济宗那样峻烈,而似精耕细作的老农,温和细密,言行相应,随机应物,就语接人。其门庭设施为五位之说,分为偏正五位和功勋五位,各以君臣、父子关系说之。每一对都以互相配合而构成五种形式,其中以偏正五位为基础,辨明体用,扫荡情尘,使其物我双忘,人法俱泯。在禅宗五家之中,其门叶虽不及临济宗之繁盛,但法脉绵延不断,直至当今。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、湖北汉阳归元寺都是曹洞宗寺院。 云门宗:中国禅宗五家之一,属青原大系。创始人为晚唐五代的文偃禅师(864-949),因其住广东韶关云门山,故称作云门宗。该宗以云门三句(函盖乾坤、截断众流、随波逐流)一字禅等施设接引学人,孤危耸峻,简洁明快,只言片语,无尽锋芒,随机拈示。常出人意料,无从理解,云门宗在五代、北宋十分兴盛,至南宋逐渐衰微。然其法脉仍能延续至今。广东乳源县云门寺就属此系。 法眼宗:中国禅宗五家之一,属青原大系。创始人为五代文益禅师(885-958)。文益逝世后,南唐中主李曾赐谥号大法眼禅师,故此宗称为法眼宗。该宗的门风详明似云门宗,隐秘似曹洞宗,讲求理事圆融,闻声悟道,见色明心,句里藏锋,言中有物,往往随顺学人根器,量体裁衣,对病施药。注重学习古教,主张引华严法门融入禅宗,后来又以禅来融摄净土法门,开后世禅净合一之风。尤为中国佛教从教禅竞弘转入诸宗融合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在禅宗五家中,该宗创立最晚,衰微也较早,宋代中叶,法脉断绝,立宗共一百年左右。 黄龙派:为临济宗之支派,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,又称黄龙宗。创始人为慧南(1002-1069)禅师,因其住江西隆兴黄龙山,盛弘教化,而称黄龙派。慧南为临济宗第七世石霜楚圆之门下,石霜接化手段一向峻严泼辣,慧南得其骨髓,亦有严厉之风,人称其宗风如龙。慧南常设生缘、佛手、驴脚三转语勘辨学者,三十余年无人能契会其要旨,称黄龙三关。入宋之后。黄龙派日渐衰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