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门品常识网
普门品常识网
圣严法师108自在语 星云大师讲演集 洞山宗旨 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 云门宗禅诗研究
主页/ 禅宗文化/ 文章正文

仁清法师:菩萨分凡夫菩萨和登地菩萨

导读:仁清法师:菩萨分凡夫菩萨和登地菩萨 第三是“菩萨当说”。作谓修行的菩萨应当说,就是应当讲,应当听闻,就是这个意思。也是这部经典当中,第六十六页,释迦佛在经文上说:“若有菩萨摩诃萨。以慈悲心。于畜...
仁清法师:菩萨分凡夫菩萨和登地菩萨

第三是“菩萨当说”。作谓修行的菩萨应当说,就是应当讲,应当听闻,就是这个意思。也是这部经典当中,第六十六页,释迦佛在经文上说:“若有菩萨摩诃萨。以慈悲心。于畜生等。及虻虱前。转读此经。一闻于耳。此经力故。随类皆解。此等畜生。舍此身已。得升天乐”。这说的这部经典消业的不可思议的一种功德和作用。

“若有菩萨。

无慈悲心。不能广说此经典者。非佛弟子。是魔伴侣”。所以说,佛陀啊悲心殷切,告诉他的弟子,就是正在修行的,能够有能力讲经、能够发起真正的大悲心者、能够真实地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的修行者来讲,都要讲这部经典。如果他的弟子不讲这部经,释迦佛说:“不能广说此经典者。非佛弟子。是魔伴侣”。

当然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。菩萨是什么,平常我们经常听到观世音菩萨、文殊菩萨、地藏菩萨,我们听说的菩萨名字很多,菩萨是一种通称,菩萨也是印度话“菩提萨埵”的简称,印度话是“菩提萨埵”四个字,我们简称为菩萨,现在呢已经是约定俗成了,我们都知道菩萨的名字。

菩萨的这个名称是一种通称,不同的菩萨前面有不同的别称。比方说地藏菩萨、文殊菩萨、观世音菩萨,前面的名字是别称,而菩萨这个名是通称,通用的,前面的可以是别称。“菩提萨埵”的意思是“发了菩提心的人”。菩萨是一个人,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称为菩萨,就是“发了菩提心的人”。我们很多在座的有发了菩提心的人,也可以称之为菩萨。

所以,我们正确理解菩萨的这个含义,很多修行者互相称为菩萨,那也是讲得通的。菩萨又分两类:一类是“凡夫菩萨”;一类是“登地菩萨”。凡夫菩萨就是我们这个凡夫。凡夫和登地,他的最重要的区别在哪里?这个登地,也叫圣者,圣者有好几类,圣者,发了菩萨心的圣者叫登地菩萨。还没有证空性的、发了菩提心的人叫凡夫菩萨。

所以,他主要的界限是“证空性”,他的界线在这儿。证得空性了就是圣者,没证空性就是凡夫,就很简单。空性是什么呢?证空性是什么呢?我们说的开悟,这是简单的说。他这里面有很多的层次,在这不展开。一个发了菩提心的人,他还没有证空性,他就是凡夫菩萨,也叫初发心菩萨。一个发了菩提心的人,通过修行,一下子证得空性,就是见性了,也就是开悟了,他马上就是圣者菩萨,或者叫登地菩萨。登地菩萨,他有很多,一地、二地,他叫初地、二地一直到十地,这叫登地菩萨。哪怕就是登一地,他也叫圣者,只要是证空性都是圣者,只要是发了菩提心都叫菩萨,就这么简单。

所以这个菩萨,是你发了菩提心了,那么这个菩提心是什么意思?我原来讲过多次,这在经上也是非常重要的。菩提心他是两段,一句话分两段含义:“为利有情、愿成佛”,这是一首偈语,“为利有情愿成佛”,他分这么两段,这就叫愿菩提,发了这个愿心,他就是菩萨了。“为利有情愿成佛”,就是这个人现在正在修行,想成佛,他想成佛的目的是为了让一切众生而成佛。他这个利有情是究竟之利,不仅仅是你给他一个苹果,你给他一顿饭,或者你帮他一件衣服,不仅仅是这些。这些也是修道的资粮,但是真正的利益有情的最终的目的,对一切有情最大的利益是让一切有情、一切众生成佛,让一切众生成佛是目的,最终目的是帮助一切众生成佛。那么他现在自己要修行成佛,那是一种方便和手段。就像我们磨刀切菜一样,磨刀的目的不是炒刀,是磨了刀切菜炒菜,这个能听懂吗?

所以发了这个心的人,他就是菩萨。他发了这个心,没证空性之前,他叫初发心菩萨、凡夫菩萨,一证空性叫圣者菩萨。圣者菩萨又分初地和十地的不同,这个我们知道就行了。所以说既然你发了心了,要广度一切众生,要慈悲一切众生;既然你是在志求佛道在修行,那么如果有缘得闻这部经,不能广说此经典者,那就不是佛的弟子了。那是什么呢?是“魔的伴侣”,这是释迦佛说的。所以我们这一段讲的是“菩萨当说”,“菩萨应当说”,说明这部经的重要。

——摘自仁清法师《消灾长寿护童子,忏悔堕胎度婴灵》

《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》讲义